首先考虑在什么情况下人会消费熟悉的产品,比如
- 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尽管本来可能是想消费其他东西,但是会经常陷入重复以前的选择(在麦当劳排队时后面有很多其他客人,就容易去点以往熟悉的套餐),
- 重复消费相同的艺术会带来“反复快乐(recurrent pleasure)”。比如儿童反复听相同的故事,编故事的人在故事中同时创造了渴求(desires)及其解决方案(resolution),而听众也知道这两者,于是,反复去听就会强化他对于该故事的知识,同时也能向他们的父母展示他们熟知这个故事,甚至在父母有时讲错时会纠正父母的错误。
观众能预测到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可以被唤醒出来,于是才会选择能满足他需求的节目形式(希望节目内容是在可预测范围内的)
重复观看既有反观过去、也有面向未来的一面。既有找寻自我,也有重新理解观看对象或者和他人关系的作用。
回顾性的重复消费&面向未来重复消费
回顾性的重复消费:跟以前相比后来的生活平衡被打破,所以为了逃避当前的不快或紧张状态,就会选择比如阅读儿时读过的书找寻当时的快乐。
面向未来重复消费:在希望寻求将来的改变的情况下,对以前自己状态的确认。比如有人用一本书唤醒自己抑郁的状态;有人在跟不喜欢旅游的伴侣离婚之后,重新游览一遍以前去过的地方又唤起了他找一个爱好相同的人结婚的希望。重复消费也能起到治疗作用,比如有人在心灵经历创伤的情况下再次阅读《廊桥遗梦》、大哭一场,从而得到宣泄。有人在妻子子女去世之后,又回到以前跟她们一起去过的地方,找回跟她们在一起的感觉,但这是在心理悲伤平复之后的行为;还有人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感觉“这里真漂亮,我很幸运能生活在这里”,这样可以得到一种对于自我情感和行为收放自如的放松,从而积极面对之后的生活。重构性的重复消费
对以往遗漏或理解错误的部分进行修补,比如忘了电影中某个人物的经历是如何的,或者再次看到自己已经忘了的一个电影场景,会觉得“对了,以前我是看到过这个”。
对于已经部分遗忘的东西的再发现或重新记忆会让人感到快乐。 有人会看完电影后再看原著小说,印证自己某些在看电影时理解错了的地方,或者有发现原著中有好的地方竟然没在电影里表现出来,有种新鲜的惊喜感,从而对该故事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阅读某本书的一整个系列可以加深对人物、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了解,深入了解的过程本身是一种让人感到充实的行为。重复消费对人际关系的作用
朋友之间共同反复观看某个作品可以强化和朋友的亲密关系,或者和某些特定的朋友经常做特定的事(去某家店购物、去某个地方玩)也会强化亲密关系。同样,介绍自己的朋友去做自己经常做的事(比如去某个自己喜欢的咖啡馆),期待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被朋友喜欢,从而享受这种感觉,人的联系也会变得更紧密。但是被一起带去的朋友不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会减少对该事物的好感,一般会找出可能这个东西不适合朋友口味的理由。
自我映射、寻求共鸣
比如跟恋人分手之后,会重复看某个关于失恋的电影,寻求共鸣,尽管每一个情节都是可预测的,但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以前观赏上没有思考过的新的感受。另外,比如反复阅读《圣经》,每次产生的新的体会(每次阅读时根据现实经历调整自己对同一句话的理解)也反映了个人成长的过程,所以反复阅读具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对话,认清自我,挖掘出自己身上本质的东西的作用。
时间控制感
对熟悉、熟知的作品的反复观看,也会带来对流逝的时间的控制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还能经历相同的东西能让人带来平静和放松感。比如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个熟悉片子,看到里面自己所熟悉的人物会让人心情放松。
重复消费时的行为&情感效用最大化
一般会跳过不重要或不喜欢的桥段,专门看自己喜欢的地方。但是也会给自己以时间间隔,不会总是反复观看,从而让作品失去吸引力。
自己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期待的情感高潮,于是就会格外注意能给自己带来情感高潮的地方,然后享受这种高潮,完全沉浸在其中。此时一般用户都会难以描述自己在这一刻是多么的舒适。高反应度
反复观看会提高自己的感受,对作品产生深度的互动。比如看到以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欣赏时更注意作者的表现技巧与方法(比如专业的作家重复阅读好的作品时关注别人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在反复观看中产生新的感觉。
了解自己、找到当下的存在感
通过反复观看,也能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深度认识自我。尤其是在节奏快的当代社会中,体会以往曾经有过的感觉可以让人感觉到时光没有变化,找到一种永恒存在的感觉,感受到生命在变化中的延续。